中国榨面网

您现在的位置是:网站首页>榨面资讯

榨面资讯

绍兴藏着一座低调古城有着江南最富越趣的年味

首页2024-04-10榨面资讯雅安汉源面榨榨面
绍兴炒榨面,雅安汉源面榨榨面,榨面文化,年的脚步越来越近,大城市逐渐变成了空城,人们都在感叹年味渐行渐远,似乎难寻觅一个适合过传统年的地方。而在浙江中东部,却藏着一个自驾1.5h便可抵达的古城嵊州,不仅可以游山玩水,还有看不尽的

绍兴藏着一座低调古城有着江南最富越趣的年味

   年的脚步越来越近,大城市逐渐变成了空城,人们都在感叹年味渐行渐远,似乎难寻觅一个适合过传统年的地方。而在浙江中东部,却藏着一个自驾1.5h便可抵达的古城嵊州,不仅可以游山玩水,还有看不尽的精彩年俗、吃不完的美味小吃等你到来。

   这里风光秀美,自古有“东南山水越为最 越地风光剡领先”之誉。剡溪一脉,潺流千年,令历代名流贤士“欲罢不能忘”,留下数不清的佳作绝句。迷醉在山林、竹海、茶园、田野中,跟着自然一起呼吸,你会发现嵊州山水中独有的逍遥。

   这里是一座“没有围墙的越剧博物馆”。从发源于嵊州农村田头的“落地唱书”,衍变成中国第二大剧种,越剧创造了戏曲史上一大奇迹。一批古戏台、老祠堂、名人故居等越剧文化遗址,百年来延续传唱着越韵古调,成为全球越剧戏迷的“朝圣之地”。

   这里藏着一个庞杂而丰富小吃体系。开遍全国的嵊州小笼包,已跻身中国小吃几大巨头之列,甚至于CNN也将其评为全球排名绍兴炒榨面的美食。还有豆腐馒头、炒榨面、汤年糕、鸡蛋烤饺……无数叫人牵肠挂肚的古早美食,一下就击中你记忆中关于年味的共鸣。

   这里依然保留着老底子的传统年俗,年味十足。随着春节临近,嵊州各村的文化礼堂纷纷上演着多姿多彩的年俗活动,包粽子、打年糕、写对联、唱戏曲,尤其是一场场接地气的“我们的村晚”,用地方传统的民间艺术,召唤着人们内心深处的乡愁。

   这里的人们既有江南水乡的绕指柔情,又有江湖儿女的豪爽快意。承袭着这种个性与气概,嵊州走出了了马寅初、宋卫平、马云等叱咤风云的人物。即便是农村的留守妇女,也能精彩转身成“嵊州村嫂”,整治村容、帮残扶弱、守望邻里,成为全国志愿服务的金样本。

   如果你想找寻江南传统年味,春节不妨来嵊州,悠哉过一段平实却不失热闹的小日子,在袅袅越音、绵绵乡情中,等待又一轮的辞旧迎新。下面就跟着丫头,走进嵊州几个街道乡村,提前感受一把江南最有“越趣”的年味吧!

   来到距离嵊州市区不远的东郭村,穿过一条静谧的巷道,眼前出现了一座古色古香的祠堂,袅袅越音从里传出,引人遐想。推门而入,才知道里头竟有这样一方小天地-绍兴炒榨面

   整个祠堂人声鼎沸,四合院式的建筑的中央,赫然立着一座古戏台,从精良的构造到到巧妙的雕琢,都令人叹为观止,仿佛一个浓缩了时光、浸染着艺术世态空间。

   为了越剧戏迷文化走亲等系列活动,古戏台换上了一身喜庆的装扮,洋溢着热闹的新年氛围。《绍兴炒榨面》、《绍兴炒榨面》等经典越剧选段在这里唱响,余音绕梁。

   村民们还自编、自导、自演了一出出精彩节目,充满着原汁原味的本土文化气息,引来观众的阵阵喝彩。

   几个小孩倒是十分聪明,没占到下面的好位置,就爬上了阁楼二层,趴在窗台上饶有兴致地看着戏,野开阔无遮挡。

   表演间隙,热情的村嫂们提着刚出锅的粽子,分给台下看戏的观众。大家一边吃着热乎乎的粽子,一点津津有味地看着节目,满脸都是幸福。

   红红的对联,浓浓的墨香,满满的祝福,浓浓的年味,寓祝村民的生活越来越红火。

   蒋林头村的名头,是浙江省榨榨面和面“民乐村”。这里音乐人才辈出,走出了近百名专业从事民乐演奏的草木才子,几乎人人都会唱越剧,村子里还多次举办文艺晚会、音乐会,声名远播。

   一走进村子,浓浓的文化氛围就扑面而来。一幅幅创意十足的3D壁,将洁白的民居墙面装点一新,整个村子看起来充满活力与文艺气息。

   不远处的河畔,一座由通体由茅草覆遮的农房,倚靠着一株虬枝嶙峋的老树,十分惹眼,烟囱中悠悠地升腾起浓白的炊烟,消融在纯蓝的天空中,犹如童话里的乡村生活。

   只听见茅草屋附近传来“砰砰砰”的撞击声,很有节奏感。走近后才发现,是中国传统的劳动工具水碓在运作,这在当地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了。

   利用村里河水的冲击力,使得大水轮不停转动,轮上的板叶拨动着碓杆的,而每个碓架起一根大木锤延伸进屋内,一起一落间,将下方石臼里的糯米打成粉末,一位老人不时地用细孔筛子将米粉过滤,把没有打碎的去掉,以此保证做出的年糕口感更加细腻。

   之后的蒸粉可是个技术活,需要将米粉均匀地撒在木桶里,和水一起在锅上蒸,太干太湿都不行。滋滋的柴火声、咕咕的沸水声,伴随而来糯米的清香,这种乐趣也只能身处其间的人才能体会了。

   蒸好的米粉被倒入石臼,同样也是通过水驱碓槌的反复敲击,声声铿锵有力,还要不断地翻动粉团,保持力度的均匀。

   年糕被打透后,整一块被抬出石臼,客人们迫不及待地围过来,主人一小块一小块地掰下,分给大家品尝。

   热乎的年糕,软糯Q弹有嚼劲,回味有一丝香甜,可以包裹着腌萝卜或榨菜用,别有一番风味,完全不同于机器做成的年糕,大家都吃得饶有兴致。

   水碓年糕已经成了村子里一道颇有名气的景观,每逢周末,特地来观赏打年糕、买年糕的人络绎不绝。牛车盘、公园、凉亭、溪流、花海等乡村景观,也吸引了大量周边游客来蒋林头村游玩。

   这个村子里还藏着一处怪诞建筑-绍兴炒榨面世界的茶壶建筑组合群,其大胆创意堪比西班牙的“迪高式建筑”。主人吴特豪以30年前他创作的5件紫砂壶作品为原型,放大了30万-万倍,花了3年多时间打造,外形分别像松树桩、石榴、翠竹和冬笋,名称“五壶艺术馆”,里头陈列了中国陶瓷雕塑家和紫砂名家的上千件作品。

   这幢五壶建筑的各个细部,都蕴含着精巧的艺术处理。比如每层设“树瘤”为窗,地板都刻划着年轮的痕迹。院子里假山小桥流水错落有致,好几座佛像坐落其中,颇有禅意。一切都超出常规,给人无限遐想,却又可框出一幅中国传统水墨的意境。让人大开眼界,感叹高手在民间!

   在“中国越剧发源地”东王村,一场热闹的“我们的村晚”文艺联欢会在东王戏台上演,带来了绍兴市6个区县市的十多个文艺精品节目。

   这些节目都带着浓厚的地方特色,包括嵊州越剧、绍兴莲花落、上虞民间蚌舞、新昌调腔等。们各显绝活,为现场观众献上一道迎春的文化大餐。

   舞台旁的广场上,同步上演着以嵊州传统小吃为主打的“年味节”,小笼包、豆腐馒头、榨面、年糕、米糕、春饼、油氽果、马蹄酥……这是一场流动的盛宴,几步一摊,一摊一味,散发着勾魂的味蕾诱惑。

   家乡美食是凝聚乡土人情、慰藉劳累身心的最有能量的载体,对于在外打拼的嵊州人来说,年的滋味,就是回家吃到的这一口熟悉的味道。

   嵊州境内七分都是山,就连市区边缘也有低矮的丘陵。沿着弯曲的山路一路行驶,来到位于市区北部的城隍山上的戴王村,这里地势高阜,可俯瞰嵊州全貌。我们径直走到村里的文化礼堂,是一幢现代建筑,又颇有古典韵味,里面人头攒动。

   在一侧大厅里,书法协会的名家挥毫泼墨,创作了一幅幅喜气洋溢的春联作品,寄托了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景,篆书、隶书、楷书、行书……你喜欢那种字体?

   十多名身穿红马甲、头戴红帽子的“嵊州村嫂”,围在长桌边包粽子,一双双麻利的双手将粽叶拢成漏斗状,再灌入糯米和肉块,最后用绳子捆好在嘴间一系,粽子就算成型了。

   另一边,村民们成为文化艺术节的主角,向四方来客大秀才艺,群舞、萨克斯独奏、独唱、越剧等精彩节目轮番登场,融入了当地特色风俗,展现了民间草根艺术经久不衰的魅力。

   哪儿有困难就去哪儿,“嵊州村嫂”还和村干部一起,走访慰问了村子里的困难户,为他们带去了热腾腾的粽子和红彤彤的春联,并送上了祝福和问候,也为这个冬日增添了一丝温情。

   返程途径村北,看见一排长长的白墙黛瓦,偶有青葱绿意冒出墙头,似乎圈起了一处风雅之地,一问才知,这里就是鼎鼎大名的嵊州越剧艺术学校,由嵊州名人宋卫平先生捐资兴建,培养了一批太原榨榨面的越剧,成为“越剧艺术家的摇篮”。

   “你已经行走在城市,却依然充满乡愁。”这句话所蕴含的情绪落点,并不是所谓的“怀乡病”的,而在这个“城市时代”多有的迷失。留住乡愁、重拾历史记忆,已成为全国各地乡村建设的努力践行的方向。而这次嵊州年味之旅,也让我对乡村生活多了一份缅怀与思考。

   今年春节期间,嵊州市各村的文化礼堂,将持续开展内容丰富、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,嵊州人正在用传统的年味勾出新时代的美好生活。你如果来了,千万不要错过的这些特色体验哦!

   内容:腊月廿四小年祭灶、腊月廿五做豆腐、腊月廿六猪割肉、腊月廿七“洗福禄”、腊月廿八贴春联、腊月廿九裹粽子、腊月三十守岁等传统习俗活动和家书抵万金、最“团圆”全家福等活动。